在这个悲伤的日子,发一篇博客,纪念一下即将阵亡的GR。
本来是指望用硬盘对拷,买了一个SATA3的光驱硬盘支架,可惜快递就耽误了四天,拿到手还是坏的,根本没用上,最后是用一根网线直连对拷搞定的。两台机器都是千兆网卡,对拷大文件的时候至少能上50M/s,但是拷贝小文件性能急剧下降,甚至低到几百k。
在老的E6420上,我尝试了Native boot VHD,整个硬盘只有一个主分区D(其实还有boot分区,可忽略不计),上面有2个VHD文件,win7.vhd和win8.vhd,分别安装Win7和Win8。通过Win7的boot manager从VHD引导系统,此时VHD被映射为C盘,主分区为D盘,另外一个vhd就是一个文件。
Native boot VHD的好处是:
一、节省空间(特别是多系统并存时)。
我的硬盘是320G。例如win7.vhd和win8.vhd最大容量都是60G,且都只安装了30G的内容,如果引导win8系统,则看到的是一个C盘60G,一个D盘320G,其中D盘有两个文件,一个是win7.vhd,大小是30G,一个是win8.vhd,容量是60G。win8.vhd在当作系统引导时会占用最大空间,没有引导的vhd文件则保持实际容量。此时我的D盘实际可用空间是320G-60G-30G,如果为这两个系统分别分一个固定分区,则D盘实际使用空间为320G-60G-60G。
另外,扩大VHD非常容易。这样初始的时候系统VHD可以小一点,如果容量不够可随时扩充VHD,有点LVM的概念。
两套系统还可以公用一套page文件,另外由于VHD的限制,不能休眠,也就不需要休眠文件了。这样还能节省不少空间。
二、盘符比较清楚。
多Windows系统并存时,盘符往往比较混乱,用了VHD以后,被引导的VHD就是C盘,主分区D就是D盘,另外一个系统只是一个vhd文件,如果不挂载这个vhd,则看不到盘符。我把My Documents等个人目录都指定到了D盘,C盘只装软件,这样两个系统可以共用一套个人文档。
三、系统迁移方便
理论(实际上我这次迁移放弃了VHD启动,所以没有实践)上只需要复制vhd文件。还可以将vhd文件移入hyper-v以虚拟机方式启动,据说不需要修改,不过我没有尝试过。
带来的问题:
一、Native boot VHD不支持休眠,只能睡眠。不过对于8G以上的内存,休眠的性能很差,不是特别重要。
二、磁盘IO下降。据说VHD方式对IO影响不大,但是感觉上开机速度还是受了影响。也怀疑是杀毒软件会对VHD文件额外进行一次扫描,导致IO变慢。这也是我放弃VHD启动的直接原因。
考虑到IO变慢的问题,并且新机器的硬盘是1T的,对容量的压力比较小,所以在7520上用了真实分区。感觉开机的确快了很多,不过由于两台机器的配置还是有差异的,IO影响问题只能存疑了。
这次新机器终于用上了原生的UEFI+GPT启动,并且有了意外的发现。在这种模式下,Windows 8的启动真的非常快。5400转的机械盘,从开机画面到出登录界面,顾及不超过10秒。稍微Google了一下,是Windows 8的Fast Boot特性。这种特性的必要条件是UEFI+GPT启动,并且显卡支持GOP模式。在非Fast Boot模式下,Win8的启动画面是蓝色的Windows徽章,而在Fast Boot模式下,直接是开机的DELL圆形徽章。
用Windows 8且机器支持UEFI的同学都应该尝试切换到UEFI+GPT模式,会有惊喜。
顺便介绍一下入手这台inspiron 15R SE的经历,购买和使用戴尔也是一种折腾的乐趣。我买的是i7的顶配,官网标价7399,升级到三年意外保护大概在8347(关于保修,首先戴尔的质量真的不靠谱,没有保的戴尔就是渣啊,在保的机器用起来就放心多了,另外我有两次泼水弄坏键盘的事故,多花点钱搞个意外保险比较安心,虽然我没有体验过意外保险)。由于我们公司是戴尔的大客户,我们公司的员工可以享受EPP折扣,超过6000的机器直接给6%的折扣。当然也可以直接和戴尔的销售mm砍价,不过EPP省心的多,更适合不太会砍价的同学。另外,这机器的标配是Win8,我让销售给改成Win7了(官网无法定制,但是他们的内部系统可以定制),便宜了200块(我有一个正版的Win8 key,不想多花钱),另外在官网定制三年意外保护,还包含一个软件一线通服务,对我也是无用的,和销售交流了以后,先定制为三年送修,然后机器到手后加保三年意外保修,还可以省下大约150。经过各种折腾,终于比官网原价省下了1K,能省则省,而且更大的乐趣在于折腾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